因為網路預約不到.聽友人說免預約也可.抱著試試的心態來了~
將車停好.走過一片草原.來到了木棧橋.沿著木棧橋走.可欣賞到四周的景色
奇美博物館由西洋繪畫雕塑、樂器、古兵器、自然史、古文物等五個部門組成,館藏內容豐富多樣,包括了西元前八世紀的埃及文物、世界頂級的珍貴名琴,到數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刀、文藝復興與巴比松等畫派的經典之作,以及獨步全亞洲的鳥類標本等多元文化的收藏,可以讓觀眾即使不出國,也能欣賞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。
奇美博物館廣場前的阿波羅噴泉,是仿照凡爾賽宮 ...
要到博物館前先經過這條橋.每個橋墩上都立著奇美所代表石膏人像.
來到這 果然好多人排隊.還好真的有開放現場預約.不過我們2點拿到單子.上面印著入場時間是3.15~3.30...
還1個多小時就四處走走拍拍照.拍拍路人甲.乙.丙
時間到了.可以入場.因為裡面不能拍照.於是下面就找了網路照片
進入大門右手邊是.自然史類約收藏2000餘件的標本。展示區分為北美洲、非洲、北極、南極、南美洲、澳洲、印度、台灣、亞洲、歐洲、鳥類、化石、隕石等方面。
左手邊收藏.包括數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刀,各式各樣的盔甲等。包括中國、日本、歐洲、古印度波斯、亞洲、中東伊斯蘭等地區的兵器。
樓上西洋藝術
奇美博物館的藝術收藏以西洋藝術品為主,自1988年開始有系統地廣泛蒐藏藝術史上各流派的作品,包含古羅馬帝國的馬賽克藝術、文藝復興、巴洛克、洛可可、新古典主義、浪漫主義及後印象派等各派的經典傑作。其中收藏最為豐富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繪畫與雕塑。
樂器收藏由世界名琴起步,包含兩把安東尼奧·斯特拉迪瓦里名琴。
其中一把是1730年的大提琴《鮑爾》(英語:《Pawle》)[5],另一把是1722年的小提琴《姚阿幸-艾爾曼》(英語:《Joachim-Elman》)[6],及耶穌·瓜奈里的兩把小提琴《奧雷‧布爾》(1744年)及《拉楓特-西史科夫斯基》(英語:《Lafont-Siskovsky》)[7](1733年),其中價值約3億台幣的耶穌·瓜奈里名小提琴《奧雷‧布爾》(挪威語:《Ole Bull》)[8]號稱奇美博物館鎮館之寶[9],而奇美實際收藏的提琴超過450把。之後開始收集自動演奏樂器以及世界各國古樂器,包括弦樂器、管樂器、鍵盤樂器、打擊樂器等。自動演奏樂器中【美國1920年製自動演奏鋼琴】以音樂紙捲操控,包含鋼琴、排笛、木琴、鼓、曼陀林、三角鐵、響板及鳥鳴聲等樂器,自成一小型樂團,成為觀眾的焦點。
個人建議是白天逛奇美博物館,晚上可以去隔壁的十鼓文化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