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鯤鯓扇形鹽田位在將軍區,屬於七股鹽場第一工區,在1977年由台鹽填平青鯤鯓沙洲與內海開闢而成的新鹽灘,2002年七股鹽場結束曬鹽後便逐漸荒廢,為台灣鹽業史上最年輕的鹽田。
如今因空拍興起,扇形鹽田之美再現世人眼前,搭配白色巨大的裝置藝術-生命之樹、扇鹽地景園區,為廢棄鹽田帶來新的生命力。
悠然漫步於鹽田細細品味特有景觀,而期待已久的「生命之樹」藝術造景開放了
鹽工宿舍==扇形鹽田以鹽工宿舍區域為核心,向外放射成扇形鹽田,扇骨為給水溝、排水溝、給鹵溝、機具通行道路,分隔成大小不一的鹽格。
臺灣製鹽總廠於1971年1月投資興建七股第一二工區 新鹽灘(即 扇形鹽田)時,為使鹽工能就近從事曬鹽工作而興建鹽工宿舍建 築,可稱為「臺鹽眷村」。
宿舍主體完成於1977年10月,宿舍共計3棟34戶(目前僅存1棟 12戶),屬二層加強磚造建物,每戶面積58.5平方公尺。2002 年因應鹽開放進口而全面終止鹽田曬鹽生產。
水岸窩空間
走過這條馬路,對岸就是生命之樹
青鯤鯓扇形鹽田的開闢,打破了傳統方格狀的鹽田構造,以鹽工宿舍為軸心向外延伸至大海
以給水溝、排水溝、給鹵溝、道路為扇骨,在扇骨之間分割出一塊塊鹽田,收鹽的結晶池位置最接近宿舍,便於鹽工就近作業,從上空俯瞰,可見鹽田形成巨大的扇形,搭配落日時分的魔幻美景,成為台灣獨具特色的鹽田。
青鯤鯓扇形鹽田「生命之樹」簡介:台南將軍青鯤鯓扇形鹽田所在的七股鹽場,是台灣所設的六大鹽場中最大的一個,也是鹽業史上最後一個鹽場,扇形鹽田是台灣重量級國家濕地,也是非常特殊景觀,為了展現濱海鹽業歷史風華以及扇形鹽田地景特色,因當地靠海有非常豐富的物產悠然漫步於鹽田細細品味特有景觀
第一次來停錯地方,走樂一段路,最後卻是斷層,也看就在眼前,無奈往回
那次剛好也是颱風過後,水位增高,四周拉了警戒線,但還是有人跨過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