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

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「二崁村聚落協進會」充分利用,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,有常民生活館、潮間帶館、社區博物館、漢藥館、童玩館、褒歌館等。走入二崁,映入眼簾,最吸睛的便是古厝牆上掛滿了當地居民自創的褒歌,內容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,試著以閩南語唸唸看,保證趣味橫生。餓了走到柑仔店吃「土仁粿」、「金瓜粿」,渴了喝杯道地的杏仁茶。在古色古香的民宅內,聽老阿嬤最原汁原味的褒歌吟唱,或數人即興對唱,一來一往,創意十足,令人拍案叫絕,樂趣無窮。

澎湖

大約在明朝末年,陳延益先生從金門渡海來到澎湖,由現今的大池村登陸後,在竹灣南側的龜山山腳下從事農漁業生活。成家立業後,家族成員逐漸增加,才決定遷移到竹灣附近的二崁定居。清朝道光年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聚落,甲午戰爭之後,傳統生計活動已不敷生活支用,許多青年只好離鄉背井,到台灣工作,村落逐漸沒落。

澎湖

走到這時剛好有團,聽導遊說門階上那個洞是澎湖老公離家出外打拼.老婆在家等待所流的眼淚所形成的...(好小)

Screenshot_2018-01-09-10-11-29-1.png

澎湖出名馬公港,西嶼出名二崁村,二崁傳香褒歌巷,二崁古厝杏仁香。遊客跨入杏仁茶館,即刻一股濃郁杏仁香氣迎面撲來。二崁過去不少先民從事中藥材買賣事業,留下諸多中藥事業知識,對於杏仁的鑑賞知識亦然,能挑選出品質極佳的杏仁,以古法將杏仁果實手工研磨製成杏仁茶,在經過熬煮後散發出自然香氣,杏仁茶具有保護氣管、清肺潤喉、養顏美容功效,許多原本不敢喝杏仁茶的遊客,在聞到陣陣天然杏仁香並嘗試之後至此愛上二崁杏仁茶,成為二崁另類古早好滋味。

澎湖

吃著杏仁茶,參觀著裡面一些古色古香的用品。彷彿回到從前

澎湖

玄武岩是一種細粒緻密、外觀呈黑色的火成岩,由基性岩漿噴發凝結而成,主要成分是矽鋁酸鈉或矽鋁酸鈣,二氧化矽的含量大約是45-52%,還含有較高的氧化鐵和氧化鎂。由於噴發時產生大量氣孔,有時是大孔如杏仁狀構造,後來中間常被其他礦物充填。

澎湖

日治時期為聯絡馬公與西嶼間的海上交通,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,挖取石塊泥土時意外地發掘了這片埋於土中、沈睡千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, 可謂澎湖本島容易親近的柱狀玄武岩。

澎湖

澎湖跨海大橋連接澎湖群島之中的兩大島,白沙島與西嶼島,是澎湖群島主要交通要道之一。在首次興建好的初期曾是東亞一帶最長的一座跨海大橋。此橋於台灣公路編號屬縣道203線。建橋之初長度約為2,160公尺,改建後長度約為2,600公尺,是台灣最長的橋。

澎湖

西嶼又叫漁翁島,以前的人民都是捕魚維生後來改名西嶼。一經過跨海大橋,右手邊就會有一個漁翁島雕像~

澎湖

通樑大榕樹位於澎湖白沙島,緊鄰跨海大橋,已有二百多年歷史,是澎湖最老最大之一顆神木。位於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,樹齡已逾三百年。通樑古榕已是聞名遐邇,且為「澎湖精神」象徵。

澎湖

古榕形成的原因,是由於受到東北季風風勢影響,使樹枝長到一定高度便呈橫向生長,而氣根自然下垂及地後,又長成新幹,歷經三百多年,便造成今日盛大的局面。為了保護枝幹,通樑老樹的每一根樹枝都用木板包圍起來,中間並搭起木架子及支柱支撐巨樹,形成特殊景致。

澎湖 通樑老樹的原始樹頭 相傳清康熙年間有商船航經澎湖,於通樑吼門水道遇難沈沒,僅餘一株榕苗漂至海岸,為鄉人拾植於廟前,歷三百餘年歲月風霜而蔚為今日覆蓋面積廣達660餘平方公尺的奇觀。

澎湖

奎壁山摩西分海 沒有衛星導航定位的年代,老祖先如何在大海茫茫或沿岸潮間帶中,藉由島嶼.暗礁的相對位置來判斷方位與水準,找咱澎湖人的海路。

澎湖

因為風不大又漲潮~解說員說等半小時就可看到退潮.但因為是10級風。所以不能下去走...好可惜

澎湖   再見了澎湖~希望很快又能見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16) 人氣()